發布時間:2025-04-15
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“深入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”“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”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。如何以文化為魂、以產業為基,將鄉土文化資源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?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文化賦能鄉村特色產業的可行路徑。
一、政策聚焦: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
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,鄉村振興需立足“文化傳承與創新”,通過系統性挖掘非遺、民俗、古村落等文化符號并建立分級保護開發目錄,夯實資源根基;以差異化思維打造“一村一品、一鎮一特”的產業IP,破解同質化競爭困局;同時依托“文化+旅游+農業+科技”全鏈條融合模式延伸產業鏈、提升附加值,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向品牌化、高端化躍升,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文化動能。
二、實踐路徑:從“文化底蘊”到“產業動能”
以文化基因解碼為基礎,系統活化非遺技藝、修復古村落建筑肌理,并依托傳統節慶開發農耕體驗活動,構建特色鮮明的產品體系。通過“文化+農業+旅游”深度融合,打造沉浸式文旅體驗;同步推進品牌化運營,包括統一視覺標識和文創衍生品的開發,以提升整體品質。形成“文化挖掘—體驗升級—價值變現”的可持續產業閉環,實現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,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。
三、挑戰與對策:避免“有形式無靈魂”
針對鄉村文旅“重開發輕保護”“文化符號表面化”等問題,需多維度破局。機制上構建政府主導、企業運營、村民持股的多元合作模式,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效益動態平衡;人才端引入文化傳承力與市場敏銳度的復合型隊伍,激活內生動力;技術上以數字孿生、沉浸式交互等技術創新文化呈現形式,推動“靜態遺產”向“活態IP”轉化。通過系統性施策,推動鄉村文化從“形式復刻”轉向“內涵再生”,筑牢產業高質量發展根基。
未來,以文化為紐帶,讓鄉土文明在創新中傳承,在產業中重生,真正實現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的鄉村振興圖景。
010-83319999